任書良博士在《民辦教育新觀察》應邀發文
2021-10-26 09:06:41
近日,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主辦刊物《民辦教育新觀察》刊發任書良博士文章,向業界分享了楓葉在基礎教育國際課程方面的實踐創新成果。
《民辦教育新觀察》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主辦,是最具權威性的民辦教育類月刊。以下為原文轉發:
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楓葉”探索
□任書良
一、前言
我國基礎教育尤其高中階段教育探索國際交流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境外課程基礎上,開發融合課程,實施理解教育,已有近30年歷史。應該說,這種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某種程度促進了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化,推動了中西文化的融合。然而,一個時期以來,A-Level、IB、AP、BC等境外課程在國內一些機構的推波助瀾下大行其道,不僅壟斷了所謂“國際化學?!钡恼n程選擇,更在事實上壟斷了“國際化”基礎教育領域的話語權?,F實中,不少這樣的教育機構片面引導學生及家長追捧“金發碧眼”、“原汁原味”和“提前浸染”,但即便如此,也未能幫助外國學生很好地銜接中國大學。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行,中國教育“出?!毙枨笤絹碓狡惹?。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基礎教育服務“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課程體系,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顯性命題。
2020年9月,楓葉世界學校課程橫空出世并付諸實施,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那就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走向國際,需要的是具備中國特色,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兼具中英雙語,融匯東西方文化,適合母語非英語學生學習需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既能幫助中國學生全球升學又能幫助外籍學生留學中國的新“國際化”課程。
2021年5至6月,由楓葉教育集團主辦,主題為“國家戰略,楓葉行動”的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研討會先后在上海、深圳兩地召開。會議圍繞全球首個基礎教育領域中國特色國際化課程——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展開研討,張民生、江波、吳剛平、盧曉中、金依俚、劉曉明等業內權威專家發表重磅言論,力挺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引發教育界熱議。
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上海教育學會原會長、國家督學張民生先生說:“楓葉能夠獨立完整地設計課程、得到論證,實現中國國際化課程零的突破,非常重要,具有創新意義?!?/span>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原秘書長、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專家組副組長、同濟大學原副校長江波先生說:“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超前探索令人振奮。在推廣過程中,我愿意幫助楓葉進行介紹?!?/span>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剛平教授說:“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內容、評價標準、實施標準等,其合理性、專業度極高,且體現了傳播和弘揚中華文化的意識?!?/span>
廣東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華南師范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高等研究院院長盧曉中教授說:“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教育目標達到了較高的學術水平,包含了學生的高階思維,具有鮮明的創新價值?!?/span>
廣東教育學會副會長、深圳市教育學會會長、深圳教育局關工委主任、國家督學、教育部特約視導員金依俚會長說:“楓葉世界學校課程是一套有中國心、適合中國學生發展,又兼顧其它國家學生培養的‘雙向’課程體系,期待它能為中國國際化教育做出貢獻?!?/span>
廣東教育學會國際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原局長劉曉明先生說:“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具有先進性、普適性、民族性的特點,為中國教育走向世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課程做了寶貴探索?!?/span>
國家戰略,楓葉行動。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研發、推廣和實踐正當其時!
二、中國基礎教育走向國際需要什么樣的課程?
改革開放以來,為滿足中國家庭對子女教育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一批實施“國際化”課程,面向海外升學的“國際化”學校在中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辦起來。包括但不限于A-Level、IB、AP、BC等課程體系,被引進并廣泛應用于這類學校的辦學實踐中。在開放之初,“原汁原味”的境外課程填補了國內相關空白,滿足了家長迫切需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幫助中國本土教育“開眼看世界”的效果,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有其積極的歷史意義。但與此同時,完全西化的境外課程教育,也帶來了一定的意識形態風險,導致部分中國學生過早接受西方理念,而疏于中華民族情懷培育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近年來,隨著國家實力不斷提升,中國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已實現對國際社會從跟跑、陪跑到領跑的轉變。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增強自信,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特別是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如何走向國際化,成為國家教育戰略的重要課題。神舟上天,蛟龍入海,“中國智造”引領全球,與之相對的是承載中國文化傳播使命的國際化課程基本不具備成體系的建樹,在眾多境外課程的“圍剿”之中始終打不開局面。
那么,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基礎教育走向國際需要什么樣的課程?我們認為,至少應當具備如下特點:第一,它蘊含中國文化元素,具有鮮明中國特色,能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及價值觀;第二,它適應中國國情,適合母語非英語的中外學生學習,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受制于人;第三,它不是傳統的國內教育課程,是對國內課程標準的發展創新,能夠面向海外推廣;第四,它同時得到國內和國際權威認證機構認證,學分得到各國高校認可。顯然,境外課程包括但不限于A-Level、IB、AP、BC或其他課程,不能達到以上要求,“洋槍洋炮”滿足不了當今中國社會進步、教育發展和出海的需要,無法承載中國文化及價值觀走向世界的使命。
為了攻堅這一課題,開發出一套既適宜我國學生學習,又能助力我國基礎教育走向國際化的課程,楓葉教育憑自身26年國際化學校辦學實踐,歷時5年,由中外教育專家、一線教師上百人參與,在實踐中開發出楓葉世界學校課程。這套課程承載著楓葉教育為國家辦教育、育人才,為我國基礎教育走向國際化,沿“一帶一路”辦學建校添智慧、獻策略的愿景。
三、中國特色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楓葉世界學校課程是在楓葉26年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實踐基礎上,針對母語非英語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學習特點和實際,組織中外課程專家及一線教師,歷經5年研發而成,是全球第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認證課程。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已于2020年9月正式實施,其三大特征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國際權威認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楓葉世界學校課程開創了“一張文憑、兩方認證、對接全球”的嶄新模式。課程實施一年來,已有12個國家113所高校就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發來了官方支持函,期待招收未來的楓葉畢業生。
1、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四大支柱課程
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包含中文學術課程、英文學術課程、漢語語言課程和英語語言課程,畢業要求包括至少完成25個學術課程學分和1個育人課程學分,每個學分至少100個小時的授課時間。其中英文學術課程要求19個學分,除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外,還有學術英語、世界歷史和地理、領導力、創造力課程,以及豐富的大學先修課;中文學術課程要求6個學分,包括語文、中國社會科學和人文修養;外籍學生則需完成6個學分的中國語言和文化。
在學習中英融合的學術課程之前,學生必須滿足ESL英語語言要求。楓葉開發了英語1至9級分級課程標準,對標歐框和雅思,開發了英語1至9級分級測試標準以及相應的楓葉英語教學質量評估標準、教材、教學資源包和題庫。針對外籍生的楓葉漢語語言課程也實施分級教學?!稐魅~漢語》系列教材共有9個級別13冊,供小初高使用。另外還有《楓葉學科銜接漢語》和《楓葉幼兒漢語》系列教材。
2、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中國特色
其一,面向中國籍學生教授的中文學術課程,主要包括中國語文課和中國社會科學課(整合政治、歷史和地理的內容),旨在夯實中國學生母語根基,增強對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和價值觀。此外還有楓葉自主研發的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生涯規劃類育人課程以及一系列旨在提高學生人文修養、藝術品味的校本課程。
其二,面向外籍學生的漢語語言課程,通過分級教學的方式,幫助外籍學生高效掌握漢語并了解中國文化。
其三,面向全體學生用全英文講授的英文學術課程和英語語言課程中也融入了中國的元素,比如在世界歷史和地理這門課中,既有介紹西方大航海時代的內容,也有中國鄭和下西洋的內容,把中國的歷史和地理放到全球視角中去培養學生的大歷史、大地理觀。
3、“一張文憑,兩方認證,對接全球”
一張文憑指的是學生學習完一整套中西融合的課程之后,可獲得由楓葉教育集團頒發的高中畢業證書,畢業證和成績單由全球最大的學校評估認證機構Cognia蓋章認證,提供第三方信譽背書。
兩方認證是指Cognia(美國優質教育評估認證機構)為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畢業證書和成績單提供的第三方國際信譽認證,提升其可信度,使其成為受全球大學錄取的可靠依據;UK ENIC(英國國家學歷學位評估認證中心)為楓葉世界學校課程提供對標A-Level課程認證,使課程達到國際一流質量標準,幫助高??焖俦憬莸卮_定針對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具體錄取標準。
對接全球指的是有了楓葉26年成功辦學的品牌積淀和Cognia以及UK ENIC兩方認證的加持,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畢業生實現了直接申請全球英語授課大學,包括中國大學國際化課程項目。
四、深化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傳承與創新
中國特色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建立在楓葉教育二十多年成功運行加拿大B.C.省課程的經驗基礎之上,建立在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目標和內容導向基礎之上,是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落實和發揚,既非從頭開始,也非另起爐灶,是對楓葉“中西教育優化結合”理念的深入落實,是對楓葉現有課程體系的整合、融合、優化和升級,以落實國家教育戰略目標和我國國際化課程面向一帶一路乃至全球推廣的要求,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走向國際化所需要的課程。
1、從引進到融合,再到創新
楓葉為什么要實施從加拿大B.C.省課程向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轉型升級?簡而言之,就是以B.C.省課程為代表的境外國際化課程,無論是A-Level、IB、AP或其他,一些課程的局限性已不能適應學生學習和國家教育戰略需要,不適宜被我國國際化學校所采用。它們的局限性或不適宜表現在:其一,境外國際化課程多為英美澳加課程,針對本國學生設計,不貼合母語非英語學生如我國學生的學習特點及習慣;其二,境外國際化課程的社會學科目,如歷史、地理等,多為英美澳加單一國家知識內容,對英美澳加之外的學生如我國學生而言,內容缺乏相關性;其三,境外國際化課程不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中國價值觀,對我國學生的德育引領等同于無,甚至產生沖擊,更無法在我國國際化學校出海辦學的過程中發出中國聲音。以上三點可說是目前流行的幾大國際化課程根深蒂固且難以克服的通病,從長期看,它們無法滿足我國國際化學校的需要。
楓葉成功運營加拿大B.C.課程多年的經驗,早已在實踐中發現了境外國際化課程此類局限,當時機成熟、條件具備時,對舊有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并開發新的體系取而代之,即是預料之中、水到渠成之舉。
2、對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傳承發揚
楓葉世界學校課程并非另起爐灶,其課程理念、內涵、導向對教育部2020年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進行了傳承發揚。
楓葉世界學校課程中文學術課程包含語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學科,采用國家教材,其課程標準、內容、實施策略、評價等完全遵從國標方案,并在國標方案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基礎上,結合楓葉中西教育優化結合的理念和國際化精英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內容引入、評價方式優化上更有針對性,并開設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等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校本課程,加強了學生綜合素質、研究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楓葉世界學校課程英文學術課程從英語和理科等學科角度,即兼顧、融合了國標方案導向,又對標A-Level等國際化課程的內容、方法,特別是重視研究、實踐的科學思維,民主、開放的課堂文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及在此基礎上開設的世界歷史和地理、領導力課程、創新力課程,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和未來人才素質需求,對學生全面發展、面向全球發展并對接海內外高校提供了有力支持。
3、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超前探索和堅定落實
早在辦學之初,楓葉即提倡素質教育理念,不唯分數,重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和全面評價,并通過多年實踐探索出一套完備、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當其他學校的高中生為一紙高考分數在題海中苦苦掙扎之時,楓葉學生已經可憑在校綜合成績申請海內外優質大學了。這是楓葉對國家教育評價改革的一種超前探索。
楓葉高中學生的綜合成績,由學生日常課堂表現、平時作業情況、三年期中期末考試等成績構成。楓葉學分體系中,還包含社團課程、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研究性學習、德育課程等學分。應當說,楓葉世界學校課程體系、學分體系和評價體系,正體現了國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重視立德樹人、重視五育并舉、重視過程評價和綜合評價、重視學生全面發展、不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等的總體要求。也正是這種全面、科學的評價方式,使得楓葉學生能夠獲得終身學習能力,關注自身全面發展,同時從書本內外、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社會之中、自然之中和各學科各領域知識之中,拓展視野、強健身心、提升能力。
五、結論
楓葉世界學校課程打破了A-Level、IB、AP、B.C.等境外國際化課程的壟斷,具備境外國際課程所不具備的優勢;它對內滿足中國學生兼具雙語思維、國際視野、全面發展的需要,對外滿足海外學生感受中國文化又不偏廢其本國語言文化的需求;它符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中國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基本趨勢。
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優勢,源于我們對這套課程所蘊含的價值和效能所體現出的方向有清醒認識,也源于國內教育界專家、學者對該課程體系的肯定和推薦。
應當說,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今中國,我們的文化軟實力還不夠強大,我們的教育資源配置能力特別是課程建設能力還不能很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二十六年厚積薄發,五年磨一劍。作為全球首個具備中國特色的“國際化”課程體系,楓葉世界學校課程的推廣實踐,將為我國“國際化”學校找到一條行穩致遠的發展之路,將成為我國基礎教育對外開放和沿“一帶一路”辦學的有效資源。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辦學規定,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公益屬性,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做好“五育并舉”和“三全育人”,始終致力于培養具有中國心、民族魂的國際化人才。